吉利在全球擁有20家海外工廠,產能布局呈現"區域中心+本地生產"的雙軌模式,通過合資、收購等多種方式,實現對不同市場的深度滲透。
馬來西亞作為東盟自由貿易區核心成員國,當地工廠不僅服務本土市場,還可輻射新加坡、泰國、印尼等周邊國家,享受區域內關稅減免優惠。吉利通過寶騰汽車兩大工廠(Hicom工廠8萬輛+Tanjung Malim工廠25萬輛)合計33萬輛產能,成為右舵車市場生產基地,并實現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全流程本地生產,最大化利用區域產業鏈資源與勞動力成本優勢。
吉利汽車入股雷諾巴西工廠后,吉利品牌車型計劃2026年投產。6月20日,吉利汽車發布公告稱,吉利汽車、吉利控股、GA(SGP)、GH(SGP)、雷諾及合資公司訂立出資協議及合資協議。合資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巴西生產及銷售雷諾品牌和吉利品牌旗下乘用車,以及雷諾品牌旗下輕型商用車。就此,吉利繞開了政策方面的壁壘以及重資產投入的經營模式,以技術入股為主,現金入股為輔的方式,依托雷諾迅速打入巴西市場。
白俄羅斯合資CKD工廠(BELGEE plant)年產能6萬輛,依托歐亞經濟聯盟區位優勢,輻射俄羅斯及東歐市場。
整體來看,吉利根據不同市場特點采取差異化投資策略。在成熟市場通過股權收購快速獲取產能(馬來西亞寶騰),在新興市場采用合資方式降低風險(白俄羅斯BELGEE合資工廠),在潛力市場提前布局(入股巴西雷諾工廠)。這種多元模式使吉利能夠靈活應對不同國家的政策環境和市場需求,構建起覆蓋新興市場的全球制造網絡。下一步需重點推動產能新能源化轉型,并通過供應鏈深度本土化提升抗風險能力,最終實現從“產品出海”到“價值鏈出海”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