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克旗下首款中大型插混轎車——領克10 EM-P已于8月11日開啟預售,預售價格區間為19.2萬-22.2萬元,新車將于9月上市。這款定位“智能電混四驅轎車”、20萬級唯一標配四驅和激光雷達、號稱混動轎車終局首選的產品到底有什么能耐?

近期,領克汽車在浙江安吉的天荒坪(號稱小秋名山,電影《飛馳人生》的取景地)做了一場覆蓋高速、城市和山路多種復雜路況下的深度動態實測,以驗證它所搭載的AI電混2.0系統的動力、操控和能耗表現。 此次實測,車輛出發時電量為33%,駕駛模式為智能電混模式,制動能量回收模式為自動,一半是在高速和城區行駛,另外一半是在山路。

領克汽車官方公布的領克10 EM-P的零百加速時間為5.1s、極速為210km/h、CLTC工況虧電油耗最低為4.2L/100km。EM-P是領克汽車旗下的高端插混動力總成,由一臺1.5T混動專用發動機和3擋DHT組成,共有P1+P3+P4三個電機,其中,P1和P3電機集成在DHT內,P4電機在后橋上。搭載38.2度動力電池的版本 純電續航里程達到240km,還有一個版本的電池電量為18.4度,純電續航里程120km。
領克10 EM-P采用的3擋DHT在行業中并不多見,這套混動專用的動力傳動系統再加上后橋的P4電機,主要優勢是既有強大動力輸出,又能將車輛的油耗控制在較低水平,可以說是在動力和能耗之間取得了平衡。而且這套系統能夠覆蓋全球市場,滿足對動力性能要求較高,比如像高速公路不限速的德國市場的消費者需求。
之所以稱為AI電混,是因為它有一套智能的能量管理系統,能夠融合全車高精度環境感知數據與海量的云端數據,運用AI深度學習技術,通過獲取導航路線、平均速度、出行時間、擁堵狀況、信號燈、限速等數據,并以此為基礎在行程中對動態變量實時運算,發送指令調節能量分配,實現能量最優組合。比如高速行駛時,發動機一邊驅動車輛,一邊給電池補電,下高速進入城區擁堵路段時,就可以用純電行駛。之所以采取這種策略,是因為發動機運行在高效區間時,不僅驅動車輛的效率更高,為動力電池補電的效率也更高。如果在城市工況下,用發動機的動力驅動車輛并為電池補電,效率低,能耗就高。
即使在無圖情況下,也就是不開導航的情況下,AI電混系統也能發揮作用。因為,不開導航的情況多數是走熟悉路線,領克的工程師開發了一個時間序列預測大模型,車輛對日常慣常出行路線是有記憶的,通過這個大模型將車的位置與狀態與慣用路線相對比,也能在行程中匹配最優的能量管理。

測試中從城市道路進入山路時,電量只剩20%多,但即使饋電模式下,加速能力仍然很強,輕踩加速踏板,澎湃動力就隨叫隨到。標配四驅,讓扭矩在不同工況下合理分配,提升動態平穩性和安全性。測試者表示,雖然剛下過雨的山路仍然濕滑,但車輛表現穩定,表明扭矩分配很精準,AI電混2.0系統的智慧動力控制起了很大作用。并且,測試后半段進入山路后一直在上山爬坡,車輛負荷較高,但最終到達目的地后的實測油耗是4.8L/100km,與官方公布的4.2L相關不大。饋電模式疊加爬坡工況,能開出這個油耗,確實比較出人意料。如果不考慮后半程的爬坡工況,應該與官方數據無異。
為什么領克10 EM-P后能以四驅動力的駕駛體驗實現兩驅車的油耗?首先還是 AI系統算法的加持,AI場景引擎能讓電混系統始終工作在高效區間。比如,開著導航駕駛時,AI大模型以車輛行駛狀態,上下坡、堵車或者暢通的工況,自動規劃能量管理方式,匹配最佳的動力總成控制方式、串并聯方式,讓動力系統始終工作在與路況、駕駛環境完美結合的狀態。 又比如,車輛進入城區擁堵路況時,更多地用電,采用純電模式驅動,這樣就能避免發動機工作在高耗能的低效區間。此外, 領克10 EM-P后橋搭載的P4電機是領克自己開發的異步電機, 它的特點是動力是能夠按需輸出,不輸出時沒有拖滯,也減少了車輛能耗。
綜合來看,此次測試比較好地呈現了領克10 EM-PZAI1節能、智能、性能、安全等維度的出色表現,證明了其所搭載的AI電混2.0系統的強大能力,接下來就看這款車型的正式上市價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