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場傳出中國一汽擬收購零跑10%股權的消息。第一大汽車央企計劃要約收購零跑汽車10%的股權,成為這家造車新勢力的股東之一。而零跑也有望借助國有資本強化其在政策資源與規模化生產上的競爭力。
在一汽集團內部流傳的說法中,一汽收購零跑已經流出的計劃是,利用零跑的技術與平臺,研發并制造紅旗品牌針對海外市場銷售的車型。
對此消息,一汽集團表示“這是不實信息”,零跑汽車則是“不予置評”。結合此前一汽和零跑合作的經歷,此次回應更可能是對未公開信息的合規性保護。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標志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競合時代”,技術、資本與市場的多維協同將成為未來主流。
合作正在深入探討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長子”,中國一汽擁有無可爭議的領導地位,2024年全年交付量超過320萬臺,紅旗品牌更是連續七年實現正增長。然而,面對電動化、智能化的新能源變革,一汽要想更進一步,亟需通過外部合作快速補齊自身在電子電氣架構、智能駕駛等領域的短板。
其實,雙方的合作早在徐留平時代就已經開始。2019年啟動初步接洽,探討在車輛制造、三電系統等領域的合作可能性。2020年4月,初步戰略協議簽署。2025年3月,邱現東和朱江明兩位一把手親自站臺,簽署了《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在開展整車及零部件合作的同時,尋求資本合作的可行性;2025年上海車展期間,一汽與零跑合作有了更詳細的內容。紅旗計劃基于零跑B10平臺,開發針對歐洲、大洋洲及中東市場的SUV。
以上,雙方合作始于徐留平時期的戰略布局,從初步接觸,到后續的技術合作,合作脈絡清晰可溯。
零跑汽車在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透露,公司與一汽的零部件合作正在深入探討,許多方案正在落地中。雙方合作的第一款車型(紅旗品牌G117車型)已處于開發過程中,計劃利用一汽海外渠道于2025年下半年在歐洲市場上市銷售。紅旗品牌G117產品作為雙方首個合作開發車型,采用零跑技術平臺后,開發效率顯著提升。中國一汽電子招標采購交易平臺信息顯示,該項目從技術采購成交到樣車開發僅用了不到5個月時間,遠快于一汽傳統開發周期。
一汽入股零跑另一個重大意義是,長安汽車從兵裝集團分立后成為獨立央企,依托深藍、阿維塔等子品牌,聚焦新能源智能化;東風汽車把三大子品牌東風風神、東風納米和東風奕派整合為奕派科技,攜手華為進軍中高端市場。作為三大央企之一的一汽,自然也需要拿出更有力的行動,重塑央企競爭格局。在投資卓馭科技后,入股零跑汽車消息的傳出,一汽集團整合資源的大棋正在快速推進。
三大汽車央企間的新排位賽正式開始。
全新的合作模式
這不是零跑首次與傳統車企巨頭合作,2023年Stellantis集團曾以15億歐元獲得零跑20%股權。如果此次一汽的入股能夠落地,這種“國有資本+國際巨頭+民營創新”的混合所有制結構,為零跑提供了獨特的競爭優勢,既保持了民企的創新活力,又獲得了國企的資源優勢和國際巨頭的全球視野。特別是在部分新勢力面臨淘汰的背景下,這種多元股東結構為零跑提供了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上半年財報顯示,零跑從一汽獲得了2億元的研發確認收入,這部分收入對其首次實現半年度凈利潤轉正(0.3億元)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樣的技術授權模式為零跑開辟了新的盈利渠道。零跑管理層表示,與一汽的零部件合作也在推進中,預計將帶來更多研發和供應鏈協同收益。
零跑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達22.17萬輛,同比增長155.7%,位居中國新勢力品牌銷量榜首。通過和一汽的合作,零跑汽車可以利用其生產基地資源,零跑可以輕資產模式實現產能快速擴張,避免自建工廠的重資產投入和長建設周期。
我們在前文說過,零跑和一汽更多的合作方案正在落地中。未來,零跑汽車與一汽集團的深度合作若能全面落地,將從根本上重塑其商業模式,從單純的電動車制造商轉型為“技術方案提供商”,其積累的CTC技術、中央電子電氣架構等核心技術,可形成持續的技術授權收入。這樣的盈利模式(從銷量×單車利潤”轉向技術壁壘×授權規模)將顯著提升公司估值水平。
一汽和零跑這種競合關系,將加速中國汽車產業的結構性調整。目前,已經有"傳統車企+新勢力"紛紛涌現,如“長安+華為”、“上汽+華為”等合作,中國車市正在進入深度整合期。在這一過程中,缺乏核心技術或規模優勢的車企將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而具備技術優勢與資源整合能力的車企將主導市場。
百姓評車
一汽與零跑汽車的合作不僅已經超越企業層面,更是整個產業生態的重構——國企與民企、傳統與新興、制造與服務之間的邊界正在模糊,取而代之的是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新型產業生態。
隨著這種合作模式的深化,中國有望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形成真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