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車市艱難,其實從賬面數據來看,情況并非如此,8月乘用車廠商零售、出口、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
首先看零售,8月份零售市場銷量199.5萬輛,同比增長4.6%,這對于淡季的8月份來說,內卷之下還有增長已經實屬不易,也代表著反內卷浪潮,正推動車市向平緩的方向轉變。
而另一個數據就更加好看了,那就是8月份的批發,達到248.3萬輛,同比增長15.7%,絕大多數車企的銷量都迎來了同比增長,特別是在銷量占比行業較大的前十強車企中,下滑的車企僅有特斯拉(-4%),就連之前一直下滑的上汽大眾,8月份也實現了1.9%的同比增長。

如果再把車企放大到前20強,銷量下滑的也僅有2家,另外一家就是一汽豐田(-10.6%);再往20-30名看,同比銷量下滑的就非常集中了,北京奔馳(-24.8%)、理想汽車(-40%)、廣汽傳祺(-3.2%)、廣汽埃安(-23.5%)、悅達起亞(-6.8%)、廣汽本田(-37.8%)、沃爾沃亞太(-24.8%),其中理想和廣本領跌,引領著與增長行情脫節的節奏。
實際上上述成績,與企業同期的銷量有顯著的關系,如果是基數太高,那么一旦稍微有點跟不上節奏,賬面數據就比較難看了。
最明顯的就是比亞迪,雖然這個月其銷量與同期持平,但考慮到去年四季度比亞迪單月銷量均保持在四五十萬輛,這意味著如果比亞迪還不能脫離30萬輛的區間向上,那么年底將會出現罕見的負增長局面。
不過好在比亞迪前8個月單月銷量比較穩定,前8個月還有21.9%的同比增長,而且282.5萬輛的累計銷量,相當于第三名奇瑞和第四名長安汽車兩家的總和,這種遙遙領先的能力依舊在線。
別看吉利目前在追趕比亞迪之路上還有差距,但不得不說吉利的表現和勢頭,包括含金量,應該是目前所有車企中最好的。比如8月份38%的同比增幅,這個數據在前8強總都是最強的;而看前8個月的累計增幅,47.4%其實也拿下了乘用車8強之最。
銀河和的崛起,以及吉利在燃油車上的堅守,其實才是支撐起吉利雙腿穩健走路的根本。而據官方透露,明年才是吉利銀河的產品大年,以今年的這種勢頭,吉利與冠軍之銜又進了一步。
雖然奇瑞只拿到了第三,其實奇瑞和吉利的暗中較量一直在持續進行,兩家一方面都是燃油車的大戶,另一方面在新能源上也是你追我趕。吉利雖然有銀河作為主力軍,但奇瑞的策略是全面開花,雖然目前奇瑞新能源與吉利有差距,但競爭還在路上,且走且看。

特別是從前8個月的累計銷量來看,相比吉利與比亞迪90多萬輛的差距,相比長安與奇瑞之間50多萬輛的差距,奇瑞與吉利20多萬輛的差距算是比較小的了。
長安的表現也相當不錯,隨著啟源在新能源市場的崛起,以及燃油車陣營的持續發力,8月長安增幅達到36%,基本上站在了與吉利同樣的崛起線上;而前8個月,長安累計銷量正式破百萬,成為目前車企中唯四破百萬的車企之一。
目前,南北兩個大眾已經有所回暖了。得益于大眾在燃油車上的持續深耕,補齊智艙和智駕的短板,一汽-大眾實現了同比和累計同比的雙增長,今年有望全面拉平與去年的差距。上汽大眾稍微遜色一些,8月增幅僅1.9%,而前8個月的增幅還在-2.9%,尚未轉正,不過隨著上汽大眾在燃油車,以及上汽奧迪品牌A5L和E5 SB兩款重磅車型的上市,全年回暖也很有希望。
8月份,長城可以說迎來了爆發,單月銷量突破10萬輛,增幅超過26%,累計銷量增長也由之前的負增長轉正,達到6.2%。雖然長城在方盒子車市場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而且利潤保證也相當不錯,但從銷量這個基本面來看,長城還不夠,且與上汽大眾總體銷量基本一致,接下來的二者在名次上的PK會異常激烈。
特斯拉銷量有所下滑,其也是8月份十強車企中唯一下滑的企業,即便是只有-4%。而前8個月,特斯拉的累計表現稍微糟糕了一些,達到-12.2%,不過仍然堅守在車企前十的地位。
在中國20萬元級的純電競爭愈加殘酷之際,特別是在Model Y還在產能爬升期的時候,銷量再正常不過了,考慮到后續特斯拉還有Model YL,能彌補一部分對空間有更大需求的消費者,到時候特斯拉的銷量還能不能往前沖一沖,這也考驗著特斯拉面對中國本土化的新能力。

十強中的第九和第十,由上汽兩家車企構成,通用五菱得益于純電小型和微型車的熱銷,將過去的頹勢進行了強勁地扭轉;而上汽乘用車,也得益于出口和榮威的強勢發力,讓上汽乘用車重回行業頭部地位。但是想要在今年全年穩定在前十強,上汽乘用車要么擠走特斯拉,要么趕超一汽豐田,按照目前MG4的態勢,十強將是大概率事件。
在10-20位次里,南北豐田是常客,這并不奇怪,基本上也實現了銷量同比的全面轉正。而合資代表東風日產和上汽通用,憑借著更本土化的產品,迎來了銷量的反彈,比如東風日產,8月份的增幅高達54%,前8個月的跌幅也收窄至10%。隨著N7破萬和熱銷,全年銷量轉正是可以期待的。
上汽通用應該是徹底反彈了,其去年同期只有1.5萬輛,現在已經增長至4.3萬輛,增幅高達176%,直接推動前8月的增幅接近30%,領跑整個行業大盤。全年保持在前15強應該不成問題。
豪華品牌奔馳和寶馬情況比較嚴峻,其中北京奔馳8月銷量只有3.5萬輛,跌破前20強;前8個月累計銷量也跌了近20%,是前20強跌幅最大的車企;而華晨寶馬緊隨其后,前8月跌幅超過15%,隨著中國以新能源在高端車市場上攻,加之奔馳寶馬電動化還未迎來產品密集投放期,奔馳寶馬的下跌還將持續。
新勢力零跑小鵬也順利進入了20強,前8個月零跑拿下第16名,增幅高達140%,更強的是8月份,其已經進入到第13名,依零跑目前的勢頭,沖擊前十強是有機會的。另外是小鵬,隨著M03的暢銷以及多款新品的上市,目前基本上已經穩定在第20名,增幅也拿下前20強最高的251%。而之前進入過20強的理想,則因為在與問界的競爭中有點力不從心,導致其8月份只拿下24名,前8個月也掉出了前20強。

各系別方面,德系、日系和美系8月份都是實現了銷量轉正,但三者5.3%、5.1%、15.1%的增幅依舊低于行業大盤的走勢,而累計數據上,三者都還處在同期下滑的局面上。
其中德系的份額繼續下降,8月和累計8月分別12.6%、13.2%,繼續保持在15%以下。日系的8月和前8月的累計份額分別為9.6%和9.8%,要守住10%可謂是相當艱難。美系表現相對較好,在上汽通用的大幅增長中,8月和前8月的份額分別為5.8%和5.6%。
對于合資品牌來說,要扭轉這個局面,一方面需要深耕燃油車市場,將智能化和更好的產品體驗進行迭代,向中國品牌看齊;另一方面則是在新能源市場上快速發力,利用中國市場的技術和供應鏈優勢,該低頭就低頭,該合作就合作,就像東風日產和廣汽豐田一樣,他們的策略已經證明這條路的正確性。

在合資尚未起勢之前,自主品牌可謂是一騎絕塵,不僅在5強中拿下前4,而且在10強中也拿下了7個席位,再加上一些新勢力和新能源的助攻,8月自主品牌的銷量達到了172萬輛,同比增長21%,份額直接上升到了69.3%,無限接近七成份額。
前8個月,自主品牌累計銷量也超過了1239萬輛,同比增長24%,增速遠遠超過市場大盤,市場份額也拿下了68.7%的成績。問題是自主品牌還能繼續擴大自己的市場空間嗎?筆者認為大概率還有機會,但是與合資之間的你追我趕也不會減緩,換句話說,七成應該是自主品牌的巔峰了,而且這個數字也會隨著合資的反攻,而出現持續波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