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這座看似平凡的城市里,藏著一個足以讓中國汽車工業挺直腰桿的秘密。長城汽車用35年時間,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廠,蛻變成了在能源和智能化兩大領域均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布局的巨頭。它就像一位對技術偏執到骨子里的“狂人”,把每一份執拗都鑿進了筋骨里。
從財報可以摸到汽車的發展脈搏,2025年第二季度,其營收523.48億元,同比增長7.78%,環比增長30.81%;凈利潤45.86億元,同比增長19.46%,環比暴增161.91%;銷量31.30萬輛,同比增長 10.07%,環比增長21.87%;新能源銷量9.79萬輛,同比增長33.7%,環比增長56.4%。
這一串數字的背后,是長城汽車全新產品周期的發力,更是自主研發體系厚積薄發的結果。

技術破壁 從此拒絕“卡脖子”
汽車產業的競爭,本質是核心技術的較量。長期以來,發動機、變速器等關鍵零部件的技術壟斷,如同懸在中國車企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長城汽車深諳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在核心技術領域持續攻堅,最終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在動力系統領域,長城汽車的突破堪稱硬核,其動力測試中心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發動機試驗室之一,配備70套試驗臺架,可模擬120種極端工況,從-40℃極寒啟動到85℃高溫爆震,從5500米高原環境到全地形傾斜測試,覆蓋全球100%用車場景。
以3.0T V6發動機為例,這款被譽為技術皇冠的產品,在1000rpm即可輸出340Nm扭矩,1750-3500rpm區間峰值扭矩達560Nm,疊加P2電機后巔峰扭矩更是突破800Nm,實現全轉速段動力澎湃輸出。而38.5%的熱效率與70%以上的低油耗區占比,又使其在強悍動力與經濟效能間找到了完美平衡。
為驗證可靠性,這臺發動機歷經60萬公里超長耐久測試,考核強度達國標的3倍,在排氣系統溫度升至 950℃的煉獄級考驗中依然穩定運行,這種極致測試理念,正是長城汽車對可靠性的最佳詮釋。
長城汽車在變速器領域的突破同樣令人矚目,蜂巢傳動徐水分公司打造的7DCT變速器生產線,年產能力達100萬臺,其自主研發的9DCT變速器斬獲“世界十佳變速器”稱號,打破了采埃孚、愛信等外資品牌在高端DCT領域的壟斷。

從橫置9DCT到縱置9AT、9HAT,長城汽車成為國內唯一掌握縱置高端變速器自主研發技術的整車企業。這種突破不僅降低了供應鏈風險,更實現了變速器與發動機的深度匹配。
以坦克系列為例,通過變速器與3.0T發動機的協同調校,其低速扭矩放大功能完美適配越野場景,較外購方案縮短驗證周期6-12個月,這種垂直整合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愈發凸顯。
新能源與智能化領域,曼德-睿博感知的毫米波雷達微波暗室,以10.5m×6m×4.5m的空間規模與多頻段兼容能力,支持20余項雷達測試,其日測試能力達20臺,較傳統實驗室提升200%-400%,年均節省研發經費數百萬元。
目前,基于該實驗室研發的雷達產品已廣泛應用于哈弗、魏牌等系列車型,為智能駕駛提供精準感知能力。而蜂巢能源推出的短刀電池,以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立足市場,其無鈷正極材料研發更是打破資源依賴,2024年動力電池出貨量躋身全球前十,印證了其技術實力。
全鏈協同 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
獨行快,眾行遠。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單一企業的技術突破難以形成持續競爭力,唯有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生態,才能在風浪中站穩腳跟。
長城汽車以“森林生態”理念為指引,實現從零部件到整車的全產業鏈覆蓋,這種集團軍作戰模式,不僅筑牢了自身發展的根基,更帶動了中國汽車產業鏈的整體升級。

模具作為“工業之母”,是制造業精度的基石。精工模具從1997年生產皮卡底盤沖壓模具起步,如今已具備整車冷沖壓、熱成型等全品類模具開發能力,其覆蓋件模具型面精度達0.02mm(相當于發絲直徑的 1/5),鋁壓鑄模具壽命超10萬次。
在熱成型領域,其首創的水浴熱成型技術,使鋼板強度達2000MPa(為普通高強板的5倍),防腐性能提升2.7倍,這種技術不僅應用于長城全系車型,更出口至寶馬、奔馳等國際品牌,出口業務占比超 60%,實現了從“進口依賴”到“技術輸出”的逆轉。
氫能領域的布局,則彰顯了長城汽車的前瞻視野。特嗨氫能檢測中心投資5.7億元,配備國內首座 105MPa高壓氫氣循環測試設備、液態儲氫加氫站等尖端設施,具備儲氫安全、燃料電池性能等百余項檢測能力,累計測試經驗超60萬小時,獲得CANS、CMA雙重認證。
其自主研發的 IV 型儲氫瓶質量儲氫密度達6.1wt%,100%國產化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打破國際壟斷,已在雄安新區氫能重卡、上海公交等場景實現示范運營,這種“從技術研發到場景落地”的全鏈條能力,讓中國氫能產業擺脫了“卡脖子”困境。
生產制造環節的智能化,同樣是長城汽車的亮點。徐水智慧工廠總投資超300億元,焊裝車間以644 臺機器人實現100%自動化生產,白車身骨架精度合格率達96%,媲美世界級工場;總裝車間采用SPS配送與AGV小車物流,生產節拍達52秒/輛,配合3D激光四輪定位儀等檢測設備,確保每輛車的品質可控。

徐水試驗場作為國內自主品牌首家獲公告檢驗資質的試驗場,以13個模塊100余種特征路面,為整車可靠性測試提供“全場景驗證”,這種“制造+測試”的雙重保障,構筑了長城汽車的品質護城河。
靠譜底色 以責任鑄就品牌長青
35年的發展歷程中,長城汽車始終以“靠譜”為底色,這種“靠譜”體現在對國家戰略的響應、對消費者權益的守護,更體現在對產業升級的擔當。
在安全領域,長城汽車的投入不計成本,其多角度碰撞試驗室總投資5.1億元,建筑面積5.7萬平米,為亞洲最大安全實驗室,配備8條微型牽引軌道,可模擬50公里對碰、64公里小重疊碰撞、高速護欄撞擊等 200余種場景。
實驗室采用自主研發的牽引系統,打破德國麥斯瑞恩等企業的技術壟斷,成本僅為外購的1/3;高速相機1秒拍攝4000幀畫面,6萬lux照明系統(相當于家用燈的260倍),確保碰撞瞬間的0.1秒被精準記錄。
正如魏建軍所言:“為了安全,不要考慮投入產出比,沒有任何東西比人命更貴。”這種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從零部件到整車的“九道安全防線”,從C-NCAP到Euro NCAP的五星成績,長城汽車用數據證明,安全不是選裝配置,而是必達標準。

全球化布局中,長城汽車實現了從“產品出海”到“生態出海”的跨越。目前,其海外銷售渠道超1400家,累計銷量突破200萬輛,在巴西獲總統盧拉接見,在澳洲、智利等市場斬獲銷量冠軍。巴西工廠的即將投產,標志著其“研產銷服”全鏈條海外布局的成熟。
更可貴的是,旗下蜂巢能源、精工模具等企業已為國際一線車企供貨,3家子公司躋身全球零部件百強,這種“中國艦隊”式的出海模式,為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制造提供了突圍樣本。
結語
從保定的簡陋廠房,到全球布局的產業帝國,長城汽車的35年,是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的縮影。它以技術自主打破壟斷,以全鏈協同筑牢根基,以責任擔當贏得信賴。
在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浪潮中,這家企業依然保持著“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初心,或許正如其35周年短片《年方35》所傳遞的:真正的強大,不在于一時的領先,而在于對長期價值的堅守。
長城汽車的故事證明,當一家企業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產業升級的浪潮,將技術創新扎根于自主可控的土壤,終將在全球舞臺上綻放屬于中國品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