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工信部發布第398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上批別克至境L7、智己LS9、上汽尚界H5等增程車型公示,這次小鵬X9增程版、廣汽埃安i60增程等也相繼登場,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幾乎所有玩家都在增程賽道上擺出了“重兵布陣”的姿態。
曾經被人嘲笑的“落后技術”,現在成了市場上追逐的“香餑餑”。這也折射出市場對無里程焦慮技術的真實渴望。而在國內增程技術的發源地——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一場真正的技術革命正在上演。

8月7日,別克“真龍”增程系統在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正式揭幕。這套誕生于“百萬級”逍遙架構的增程系統,即將搭載于豪華轎車別克至境L7,以302km純電續航、1400km+綜合續航、5.9秒零百加速、5.9L百公里虧電油耗的硬核數據,實現了滿電虧電一條龍、虧電無感知,直擊當前增程市場四大痛點。作為增程技術發明者,通用汽車正用十七年技術積淀完成對行業的重新定義。
增程技術的“四大痛點”
自從搭載增程技術的新能源車在市場上熱銷開始,就引發了行業一輪又一輪的爭論。

從最早理想與大眾在增程是否“最糟糕的技術”辯論為開端;到長城宣稱“打死也不做增程”;再到前幾天蔚來創始人李斌說他早在2018年就看好增程的市場潛力,但又強調“增程是過渡,終局為純電”。

行業專家也指出:增程式只不過是插電混動技術的一種功能,插電混動比增程式功能更豐富,油耗更低。
為什么市場上的增程技術被眾多行業專家、車企大佬詬病?因為它有“四大痛點”。

1.虧電狀態下動力明顯下降:當前市場主流增程車型在虧電時,零百加速時間普遍會拉長0.5到3秒,有些車型在高速超車時性能幾乎“斷崖式下跌”,性能衰退將近50%。成都某想車主周先生今年暑假帶著小孩和家人跑了一次西藏,來回4000多公里,他吐槽說車一進入高原開始爬坡動力就感覺到明顯變弱,甚至超個貨車都很費勁;另外虧電之后增程式的短板就暴露出來了——4000公里加了5次油,每次還要加95#汽油,折合每公里0.69元,他直呼一點都不節能。
2.純電續航短,需要頻繁充電:根據對上汽通用千萬用戶實際通勤行為的大數據分析,城市用戶每周的日常通勤總里程中位數為280公里,90%以上用戶的單周通勤在300公里以內。而目前主流增程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大多在120-240公里區間,這還是CLTC工況,實際使用要打八折左右。上海車主張先生的某界汽車純電續航里程在235公里左右,平常市區開一周勉強夠用,偶爾出去辦個事繞多點路就不夠開一周了,上班也惦記著要去哪把電充滿,他的里程焦慮依然存在。
3.電池的頻繁充放帶來電池壽命的快速衰減與安全隱患:根據中汽研數據“增程車電池4年衰減率比純電高14%,整體衰減率達25%,也更容易帶來安全隱患。”一般來說,磷酸鐵鋰電池的循環次數在2000-3000次左右,可以使用10-15年;而三元鋰電池的循環次數在1500-2000次左右,可以使用8-12年。增程式電池由于車主“精打細算用完每一度電”的思想,有可能循環次數要過倍于純電車電池,因此使用壽命也會大大降低甚至減半,如果一塊增程電池只能使用4-6年,毫無疑問是增程車主不能接受之痛。這也導致增程電池的壽命開發難度遠高于純電系統。
4.增程器介入的抖動與車內的噪音:習慣了電機安靜的運轉之后,增程器突然啟動帶來的噪音和抖動會破壞車艙內安靜的氛圍,有一種重回燃油車的感覺,這是增程車主最常抱怨的NVH痛點。尤其是高速虧電行駛超車時,為了維持全功率電力輸出,增程器一下拉高到4000轉以上,增程器的轟鳴與伴隨而來的車內共振,更是讓駕乘人員特別不舒服。
盡管增程式汽車有諸多的痛點,“但是它既有純電車環保、動力強帶來的用戶體驗優勢,又有傳統內燃機續航里程的優勢,所以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長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菁的這個觀點目前已經成為行業越來越多學者的共識。
也就是說,沒有落后的技術,只有極致的產品,消費者只認更能解決實際需求的汽車。
而在市場上,以理想、問界為代表的車企,其推出的增程式車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阿維塔、智己、小鵬等新勢力品牌的增程式車型都已蓄勢待發,曾經瞧不起增程技術的大眾、豐田也將在明年推出自己的增程車型。可見未來3-5年,增程式車型在市場上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細分。
很明顯,誰能解決增程式的四大痛點,誰就能引領增程行業的發展。

別克“真龍”增程系統重新定義增程體驗。
作為增程技術的鼻祖,上汽通用汽車自是當仁不讓。繼“真龍”插混之后,基于逍遙架構融合與創新、堅持與進化的理念,上汽通用汽車推出了“真龍”增程系統,以頂級的硬件設計,頂級的開發標準,解決行業痛點,再次重新定義增程。
真龍增程性能重構:以極致性能對應行業痛點
這一次,上汽通用汽車用“真龍”增程給出另一種解題思路:沒有續航焦慮的性能豪華,無需妥協體驗的綠色出行。
在虧電動力弱的問題上,“真龍”增程的解決方案堪稱降維打擊:

在動力上,至境L7做到了增程最強的單電機252kW,最高轉速大于22000rpm,超過了某熱銷運動型轎車的單電驅性能水平;其所搭載的奧特能2.0增混專用高性能電池,滿電狀態下支持高達 315kW/9C 倍率的放電能力,虧電狀態下也能持續提供 260kW/7.8C 倍率的強勁輸出,完全覆蓋驅動電機功率需求;并且還有115kW 1.5T混動專屬發動機+100kW發電機組成的“黃金補能組合”,在補能上不僅及時而且還快人一步。

實測中,至境L7在滿電狀態下的零百加速時間為5.9s,虧電僅為5.98s,差異小于0.1s,幾乎等于“感知不到”,相比于一些同級產品的“斷崖式下跌”,實現了“真正的滿電虧電一條龍”,這也是其“真龍”名稱的由來。
為了滿足全場景的使用,真龍增程系統還對發動機和熱管理系統上做出了嚴苛標準,確保高原、高熱、高寒持久不衰。

在空氣含氧量不足平原60%的昆侖山埡口,傳統增程車動力折損高達30%,而至境L7高原加速無衰減。

由于高度集成的增程系統、三電系統帶來大量熱量,為避免電機退磁,需要超溫就降頻。在實測中,友商豪華電車連續5次加速即觸發降頻,而至境L7的雙端360°微噴油冷+轉子交叉油道設計,使電機散熱功率達5.2kW(超競品56%),實現25+次全油門加速無衰減,展現了電機超強的持續熱交換能力。

針對我國漠河等地-30°C低溫電池活性驟降難題,“真龍”增程系統采用專屬電芯設計與智能電池熱管理技術,全溫域智能熱管理使-10°C容量保持率>95%。即便SOC≈1%的極限虧電狀態,仍可滿足-40°C冷啟動需求,極大提高了增程系統在極寒環境下的適應能力。
對于續航里程短的問題,“真龍”增程充分考慮真實場景需求,做出了平衡成本與效能的最優解:
別克至境L7同級最長的302km純電續航(CLTC)直擊痛點,配合40.2kWh奧特能電池+130kW快充,實現“18分鐘補能50%”的高效體驗,徹底告別日常通勤的里程焦慮。即便是偶爾的長途需求,至境L7還有59L的超大油箱,整車的高效能耗管理也極為出色,百公里虧電油耗僅5.9L,比同級主流產品節能15%以上。
更顛覆的是其能量轉化能力:3.6kWh/L油電轉化率讓59L油箱變身移動電站,儲備電量高達252度——相當于19個特斯拉Power wall家用電池儲能的總和,讓三口之家使用30天綽綽有余。配合6kW V2L外放電,電烤箱、咖啡機、投影儀同步運行毫無壓力,重新定義戶外生活場景。
對于電池頻繁充放影響到壽命與安全性能的問題,上汽通用的破解之道堪稱教科書:

首先基于上汽通用2000萬客戶的“真實用車場景“數據,泛亞構建了映射真實需求的”行業最嚴苛測試標準“PRC06泛亞開發工況,該工況圍繞平均車速、高車速占比(≥70km/h工況占比)、快充使用占比、駕駛激烈度(加速/制動頻率)、能量回收強度這五大維度錨定電芯考核邊界,比行業標準的CLTC工況要嚴苛很多。
在PRC06工況下進行開發的增程電池,以“超3700次全充全放循環“為開發目標,并通過專屬正極配方+內阻降低10%結構雙管齊下,讓電池的壽命提升40%;在數據驗證上,累計完成 2000+小時-40℃~60℃全溫域充放電測試,積累的單體電芯試驗數據高達140G,為設計迭代提供了精準依據;在工藝上,上汽通用創新采用倒置入箱工藝,增加千萬級設備投入,實現了電芯高度公差<0.3mm,提高整包剛度模態200%以上,大幅提高電池包強度,實現碰撞電芯0侵入,確保極端場景的安全性能表現。四位一體的高壓防護能力更是為乘客生命安全構筑起最高防線。

最終,在PRC06工況下進行開發的“真龍”增混電池,可以達到64萬公里(CLTC)純電續航低衰減——按年均行駛1.5萬公里計算,足夠使用近43年。配合行業唯一實現累計15億公里0自燃的奧特能安全基因,定義了電池耐久與安全的新標準。
針對增程器介入噪音痛點,泛亞團隊也給出了最優解決方案:

首先從源頭讓噪音輕下來,通過高效燃燒系統精準控制、搭載增程專屬加厚缸體、進氣歧管結構加強及帶阻尼減震的前罩蓋,成功地讓發動機整體噪音降低了1.6dB;并通過發電機與發動機同軸一體式設計,讓增程系統啟停時振動降低>25%,從而實現了無感化介入;

其次在電機上下功夫,“真龍”增程電機采用電磁設計和制造精度要求更高的72槽電機,并通過AI優化二十余條核心參數、匹配最佳齒輪修形參數與殼體支撐剛度,電磁噪音比主流競品再降低3dB;

最后泛亞還專為電驅系統開發了Fit Silent隔音罩,用五層復合材料構筑“隔音鎧甲”,電驅高頻噪音降低5dB以上;懸置系統也經過72次迭代,通過高阻尼材料削減了95%以上振動傳遞。
最終成果令人驚嘆:“真龍”增程系統的發動機介入噪音<0.5dB(行業主流發動機介入噪音為2dB),且方向盤抖動加速度<0.04g(人手的感知臨界點是>0.1g)。從菜市場到圖書館的靜音躍遷,讓增程器介入成為“消失的魔術”。
最后:

回溯增程技術發展史,通用的創新基因貫穿始終。從2010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增程車Volt沃藍達,到2017年別克VELITE5實現EREV國產上市,再到2025年逍遙架構賦能“真龍”增程新生,這份技術正統性,不僅奠定了上汽通用汽車在增程電動車領域的技術基石,更明確了增程電動車的產品定義——強調純電優先、高性能電驅系統、穩定高效的電池性能與壽命以及用戶駕駛體驗的不斷優化。
“真龍”增程的發布,其實也可以看做是對現階段增程路線的一次糾偏。大倍率放電能力的大電池+先進增程算法支持的增程系統,從虧電動力、系統能效、電池壽命和全維安全等諸多方面都要領先市場現有的增程技術,“真龍“增程把增程的標準進一步刷新,也把增程帶到一個新的臺階。
或許可以這樣說:增程分高低,高的叫真龍,低的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