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當天,多家車企集中釋放購車優惠,一份涵蓋吉利、理想、蔚來、智界、深藍、騰勢、極氪、方程豹、阿維塔、特斯拉共10家主流車企的福利清單隨之出爐。
在上半年市場"成績單"剛剛揭曉的當下,作為普通消費者,咱們不妨先別急著捂緊錢包,不妨先看看各家究竟放出了哪些"真招實策",再結合這些優惠動向,判斷下半年的走勢又會什么樣子呢?

吉利
先看傳統車企里的“卷王”吉利。從星瑞到豪越系,9款主力車型集體降價,最狠的第四代博越L直降7000,新博越直接砍1萬,連最便宜的第四代帝豪都降了1.4萬。更實在的是,海報中注明購車可另享國補、地補,另外廠補最高能疊2萬,再加上10萬24期0息的金融政策,相當于“降價+金融”雙buff拉滿。這波操作像極了菜市場搶早市——先把價格砸到用戶心坎里,再補一句“還能分期慢慢還”。

理想
新能源這邊,理想玩起了“金融牌”。銷量擔當L6推出5年0息,首付6.98萬就能開走,日供99元,最高可省2.25萬元利息。更絕的是送8000選裝基金和價值3699元的7KW家用充電樁,等于把“省利息+送配置”打包賣。

蔚來
蔚來則盯上了“換電自由”也是瞄準了Model Y和小米YU7,7月買ET5/ET5T能免費換電5年,相當于白嫖240張換電券,再加上5年免息,直接打消了用戶對“電池貴、充電麻煩”的顧慮。
子品牌樂道也是福利多多,買L60送3000提車積分、52L車載冰柜,甚至免費貼隔熱膜。這哪是賣車?分明是把“家庭用戶的需求清單”全勾上了。

智界
智界更直接,R7和S7起步價各降2萬,下單還至高享受價值6萬的購車權益,相當于把“華為智駕”的標簽又往用戶心口貼了把金,并且這個價格在小米YU7上市的前一天推出的,卷成什么樣,大家都看得到了。

深藍
傳統新勢力封面也是亮點百出。
深藍L07:在7月1日-7月31日下訂,并在9月30日24點前提車,可享受至高20000元限時現金優惠、5年長超期低息金融方案。
深藍S09:在7月1日-7月31日鎖單,可享至高104599元限時專屬權益,包括5999元抵15999元膨脹金(相當于立減1萬元)、價值3999元充電禮、至高10000元置換禮、15萬3年0系金融禮、至高20000元智駕禮、至高20000元選裝禮、至高21000元質保禮、至高1600元智慧互聯禮。

騰勢
騰勢Z9GT更夸張,送暗夜紫車色、零重力座椅,連運動套件都白送。昊鉑HL直接甩出“終身免費充電”,相當于給純電車主吃了顆“續航焦慮退退退”的定心丸。

極氪
極氪也是,在7月1日至7月31日購買極氪001、極氪007、極氪7X,可享受15000元購車補貼,額度用完即止。

方程豹
方程豹這邊權益也是拉滿了。
1、豹8:可享至高59000元權益,包括5000元膨脹金、至高12000元金融貼息、30000元比亞迪本品置換、25000元他品置換、8000元選裝基金、價值4000元家充樁、20000元華為高階智駕補貼;
2、豹5:可享至高42000元權益,包括至高28000元置換補貼(含國補)、至高10000元金融貼息、價值4000元家充樁、20000元華為高階智駕補貼;
3、鈦3:可享至高35500元權益,包括0首付/0利息/0月供至高5500元金融貼息、至高26000元置換補貼(含國補)、價值4000元家充樁等。

阿維塔
7月購買阿維塔全系車型,可享受首2年0息金融方案,其中阿維塔06最高節省14600元利息、阿維塔07最高節省15300元利息、阿維塔11最高節省20200元利息、阿維塔12最高節省18800元利息。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特斯拉7月1號宣布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售價上調1萬元至28.5萬元,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則維持31.35萬元不變。
兩款都是采用新的電池方案,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白給31km續航,是挺好。另一邊,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則是默認花1萬元,必選了標配1.41萬的加速包,并給你40km續航。也不懂這種反其道行之的做法,也不知道可否引起市場的正面反饋。

電動EV:
看完這一圈優惠,能明顯感覺到:新能源已經從“可選”變成“必爭”。不管是吉利的油車降價,還是理想、蔚來的新能源福利,本質上都是在搶新能源賽道的主導權。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銷量占比已經突破45%,下半年這個數字只會更高——畢竟政策支持、充電基建完善、用戶接受度提升,三股勁兒擰成一股繩,誰不押注新能源誰就可能掉隊。
再看熱銷價位段,15-25萬區間最“卷”也最“香”。這個價位覆蓋了家庭首購和換購需求,既有理想的“增程奶爸車”,也有吉利的“家用轎車”,還有深藍的“智能轎跑”。用戶要的不是花里胡哨,是“空間夠大、配置夠用、價格夠實在”——車企砸錢補貼,本質上是在用“性價比”撬動這個最龐大的消費群體。

那未來趨勢怎么走呢?個人覺得三點比較確定:一是優惠會更“精準”,車企不再搞“一刀切”降價,而是針對用戶痛點(比如補能、金融)做文章;二是新能源細分市場會更熱鬧,比如樂道的“家庭用戶”、方程豹的“硬派越野”,都會撕開更細分的口子;三是頭部品牌會更“淡定”,像特斯拉這種有技術底氣的,可能繼續玩“價值戰”而不是“價格戰”,畢竟用戶為“產品力”買單的時代,早晚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