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海鷗自在版剛上市不久,官方指導價7.88萬,續航405km,看似“性價比之王”,直到起亞賽圖斯把合資SUV打到了7.79萬,你才明白什么叫反手一耳光。

一個是最便宜的“純電代步工具”,一個是合資品牌的“全球緊湊級SUV”,都在7萬級,你選誰?這不是比參數,而是比底牌。

賽圖斯降至7.79萬,不是清庫存,是新增1.5L豪華版,方向盤四向調節、定速巡航、車機導航、LED日行燈、ESP統統不缺,誰說合資不卷?

它不光是緊湊級SUV(4385mm車長、2630mm軸距),而且是真五門五座、前麥弗遜獨立懸架,油車最大優勢——空間和耐久性,海鷗根本不具備。

再看海鷗,7.88萬的“自在版”,305km變成405km續航,是電池升級了沒錯,但它本質還是一輛車長不足3.8米的“代步小車”,根本不是一類產品。

你以為海鷗是純電優勢?真不一定。起亞的1.5L+IVT動力百公里油耗不過6升,加滿一箱油跑700公里,不用等充電,不挑天氣,去哪都安心。

而且油車不用考慮電池衰減、電機過熱、高溫限流這些問題。你永遠可以相信一臺傳統機械結構的穩定性,就像你不擔心電飯鍋會斷網一樣。

再說配置,賽圖斯雖然是入門版,但電動天窗、四門電窗、倒車影像、自動大燈一應俱全,方向盤多功能按鍵、車機中控屏幕都有,關鍵是:能跑能裝。

要裝東西,海鷗后備廂只有310L,賽圖斯直接給你429L,而且車頂還能選裝行李架。出趟遠門,不用研究怎么讓嬰兒車塞進行李艙。

舒適性也不是一個級別。賽圖斯是真正五座SUV,前排寬敞、后排1000mm腿部空間,頭部也有近一米,海鷗后排坐成年人就是“委屈自己”。

再說品牌調性。海鷗雖然火,但它是電動車中的“紅米”,拼的是極致成本。起亞雖沒啥流量,但Seltos全球年銷30多萬,是全球打硬仗的產品。
賽圖斯是全球統一標準,合資車企真正下場造的車,油電同價也罷,關鍵是這個價位你很難再買到有操控感、空間、可靠性全面均衡的車。

智能化?海鷗的車機是強項,確實比賽圖斯入門版更流暢。但別忘了,車是用來開的,不是抱著導航唱K的。平衡才是日常用車的勝負手。

更何況賽圖斯還有更高配的“豪華舒享版”,加錢就能擁有座椅通風+加熱、全景影像、百度車機、全景天窗。9萬元,擁有合資車該有的一切。

所以問題回到原點:如果你只有8萬元預算,是選一臺電動代步工具,還是一臺合資緊湊級SUV?一個像手機,一個是真正的車。
海鷗可以是第二臺車,不能是唯一的那臺。而起亞賽圖斯,哪怕是入門版,也能當得起一個家庭的全部出行任務——這就是差距。
別再盯著電池和續航看世界了,在產品力回歸本質的2025年,合資車已經學會了降維打擊,就看你敢不敢重新認識一次油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