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中國車市向前奔跑的速度絲毫沒有慢下來,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到1700.8萬輛,同比增長9.2%。在剛剛過去的“金九”車市旺季,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三大車企更是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拉響四季度的沖鋒號。

不過,各車企光鮮亮麗的銷量數據下,依舊隱藏著不愿暴露的危機。從車企9月零售銷量前十排名可以看到,有五家都處在同比下跌的狀態,其中合資品牌壓力最大。
1
大眾在華份額超一成,新能源有待突破
眾所周知,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被自主車企彎道超車,其所推出的電動車也被稱為“雜牌車”。但憑借著龐大的燃油車基盤和積累多年的深厚口碑,合資品牌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
最新數據顯示,大眾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超一成,僅次于比亞迪。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分別以6.2%、4.1%的市場份額,領先其它合資車企。至于如何鞏固銷量基盤?轱轆哥認為,大眾在燃油車市場有著難以撼動的地位,除了依靠出眾的口碑,關鍵還在于與時俱進打造出“聰明的燃油車”,提升智能座艙和智能輔助駕駛實力,進一步鞏固了大眾燃油車的實力。

今年9月份,一汽-大眾累計銷量13.9萬輛,其中全新一代速騰L上市首月家族訂單突破3.3萬輛,在A+級燃油轎車市場展露出絕對統治力。另外探岳、邁騰等車型也有著不錯的表現。至于上汽大眾,以月銷9.1萬輛在銷量榜單排名第六,朗逸家族、帕薩特家族、途觀家族作為三大銷量支柱,在燃油車市場保持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同比銷量仍是負增長,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還需加把勁。
2
日系僅剩豐田在列,日產重回前十?
作為日系品牌的獨苗,廣汽豐田雖以月銷7.1萬輛排在銷量榜第十位,但足以說明近兩年在品牌戰略部署和車型布局的正確性,也為合資新能源車掙回一口氣。從官方發布的數據來看,廣汽豐田鉑智3X在9月交付了9017輛新車,看來“量大管飽”、“價格親民”、“智能化配置”三大殺手锏盡顯威力,消費者也用真金白銀投出心目中想要的新能源SUV。

在榜單之外,一汽的表現也不差。9月銷量為71031輛,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達到58.7萬輛,同比增長9.3%。在合資車企中,一汽豐田回暖速度快,卡羅拉、RAV4榮放兩大王牌車型銷量穩定。不過,一汽豐田今年投放的重磅新車,豐田bZ5還處在銷量爬坡階段,后續能否迎來銷量爆發值得期待。

另外,東風雖然打造出爆款純電轎車N7,9月交付量達到6410輛,累計交付超過3.2萬輛新車。但從整體來看,東風日產9月銷量僅為5.7萬輛,尚未摸到前十銷量榜單的門檻。如果能把軒逸、天籟、奇駿等王牌燃油車的銷量進一步提上來,東風日產重回前十的可能性不小。據轱轆哥了解,東風日產還將推出全新車型N6,這款插混轎車也有望成為下一個爆款,預計新車價格會在10萬元左右。
3
主流合資品牌出現回暖,原因在哪?
客觀而言,更多自主車企躋身銷量榜單前十位,勢必會有合資車企出局。比如一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本田、東風日產、北京現代等,都與前十榜單有一定距離,上位難度加大。

不過,主流合資品牌環比銷量有所增長,這也是合資車企整體銷量下滑以來,首次出現較為明顯的回暖跡象,看來春天回來了!據轱轆哥觀察,一是合資車企在燃油車市場的份額有所提升,消費者對純電車保持更為謹慎的購車態度,給合資品牌贏得一絲喘息之機。二是合資車企在轉型新能源的過程中,逐漸打造出消費者認可的爆款新車。比如前面提到的廣汽豐田鉑智3X、東風日產N7,以及之前的上汽大眾ID.3等。
然而,合資車企以犧牲品牌溢價為前提換取市場份額,并非長久之計。轱轆哥發現,合資新能源汽車的定價舒適區在10萬級,基本上是以A級車的價格賣B級車。短時間內銷量走高,但盈利空間也被進一步擠壓。因此,如何提升銷量的同時保住品牌價值,成為合資車企不得不思考的新問題。

滿大街的自主新能源汽車與逐漸淡出視野的合資車形成了鮮明對比,“沒有永遠的贏家”在汽車市場具象化了。正如中國的一句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合資車企能否在新能源汽車時代扳回一城?可能性并不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