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車市進入多重挑戰新態勢。一方面,價格戰的硝煙持續彌漫,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另一方面,新能源賽道的智能化競賽愈演愈烈,技術迭代節奏不斷加快。雙重壓力之下,行業整體增速放緩,不少企業面臨增長乏力的難題。
然而,在此復雜格局中吉利汽車逆勢突圍,交出“現象級”半年業績。近期吉利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吉利營收首破1,500億元達1,503億元,同比增27%,創近三年中期最高。對比2023年731.8億元、2024年1,073億元,較2023年中期營收實現翻倍。
盈利表現上,公司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92.9億元,同比下降14%,這一數據受外匯匯兌稅后歸母凈收益等非核心損益因素影響有所波動。若剔除上述非核心損益項,公司核心經營層面的盈利能力實則呈現爆發式增長——核心歸母凈利潤達66.6億元,同比激增102%。
此外,毛利總額247億元,毛利率達16.4%,直觀反映出吉利汽車今年上半年主營業務的強勁造血能力與盈利質量的顯著提升。

更令人矚目的是,吉利上半年銷量近141萬輛,同比大增47%,較行業13.6%的增速高出30多個百分點,領跑顯著。由此,其將2025年銷量目標上調至300萬輛,目前已完成54%。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逆勢業績并非偶然,而是產品協同、技術轉化、規模優勢與戰略堅守共同構筑“韌性護城河”的必然結果。
多維增長構筑領跑根基
尤其在車市“新能源加速替代燃油”的大趨勢下,吉利汽車更是走出了一條“兩條腿走路”的差異化路徑——既敏銳抓住新能源轉型的風口實現爆發式增長,又牢牢守住燃油車基本盤夯實發展根基,形成了攻守兼備的市場競爭力。
首先來看新能源板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新能源板塊總銷量超72.5萬輛,同比增長126%。其中,品牌基于GEA架構推出的產品延續了強勁的銷售勢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銀河累計銷量達54.8萬輛,同比增長232%,位居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名全品牌第2位。
旗下、、吉利星艦7EM-i等車型在各自細分市場名列前茅:吉利星愿登頂全品類車型銷量榜首;GEA架構的首款全球車吉利銀河E5平均月銷破萬,持續引領A級純電SUV市場;吉利銀河星耀8上市即熱銷,截至7月底連續11周蟬聯中國中高級插混轎車銷量冠軍。

除了在主流市場的亮眼表現,吉利旗下高端豪華品牌陣營的表現同樣值得關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領克品牌累計銷量達15.41萬輛,同比增長22%,其中新能源車型貢獻8.5萬輛,同比增幅高達34%,展現出傳統高端品牌向新能源轉型的強勁動能;極氪品牌上半年累計銷售9.07萬輛,同比微增3%,作為豪華純電領域的新銳力量,持續鞏固著其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優勢。
作為集團新能源高端化進程的核心載體,極氪與領克憑借差異化的產品定位與精準的客群劃分,成功實現了優勢互補,構建起良性競爭的協同格局。雙品牌的協同發力,進一步提升了吉利在高端市場的布局深度與競爭力。
除新能源業務外,其燃油車業務的穩健表現為總銷量的突破提供了堅實支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燃油車銷量達68.4萬輛,其中國內累計銷售47.4萬輛,實現21%的逆勢增長,在國內燃油乘用車中市占率達8.7%,并連續9年位居中國燃油車自主品牌銷量第一。在價格戰對燃油車市場沖擊尤為明顯的當下,這樣的成績不僅體現了產品的硬核實力,更彰顯了吉利對傳統市場的深刻理解與持續深耕。

顯然,燃油與新能源的“雙輪驅動”讓吉利在行業轉型期避免了“押注單一賽道”的風險,形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產品矩陣優勢,為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更大的騰挪空間。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市占率達到10.4%,同比增長2.4個百分點。隨著市占率增長,吉利汽車的用戶基礎不斷擴大,口碑傳播效應加速顯現。
技術、產品、體系的多維支撐
而支撐這一產品矩陣持續領跑的正是技術層面的硬核實力——在智能化、電氣化成為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當下,吉利汽車以“技術落地速度”重新定義了行業標準。尤其是在《臺州宣言》的戰略指引下,集團半年內集中發布了神盾金磚電池、雷神AI電混2.0、千里浩瀚輔助駕駛等多項核心技術,形成了全維度的技術護城河。
其中,三電技術的突破為吉利新能源業務注入了強勁動能。如,神盾金磚電池以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解決了用戶對電池的核心顧慮,雷神AI電混2.0則通過“AI智能調節”實現了能耗與動力的完美平衡,讓混動車型在續航和駕駛體驗上全面超越同級。智能化領域,千里浩瀚輔助駕駛系統憑借全場景覆蓋能力,大幅減輕了用戶的駕駛負擔;FlymeAuto智能座艙則以“人、車、生活”的無縫連接,重新定義了車內交互體驗。
這些技術儲備的快速轉化,不僅提升了產品的高價值屬性,同時讓吉利汽車從“硬件比拼”進入“生態競爭”的更高維度,并催生出顯著的規模化效應,成為吉利盈利能力大幅增強的關鍵。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毛利率達16.4%,毛利總額247億元,核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2%,正是規模化效應的直接體現。
長期主義下的“穩與進”
尤其是在多數企業因市場變化頻繁調整方向的當下,吉利汽車的“戰略定力”更顯稀缺。2025年被其定義為“新能源徹底爆發、進入二次騰飛周期”的關鍵一年,這一判斷絕非短期市場波動下的應激決策,而是長期主義戰略布局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
從去年9月《臺州宣言》的發布,到后續一系列資源整合與品牌協同的具體執行,“一個吉利”戰略正在穩步推進:如,將幾何、翼真并入銀河體系,同時將銀河升級為獨立品牌;隨后將極氪和領克進行整合,這一系列整合動作環環相扣、高效推進,既完成了高端新能源板塊的架構重塑,同時也優化了主流市場布局的資源配置。
如今在品牌布局上,吉利已形成極氪主打豪華純電、銀河聚焦主流新能源、中國星鞏固燃油市場格局,各品牌定位清晰、協同互補,避免了內部競爭內耗。在發展節奏上,既不盲目追求“純電化”的激進轉型,也不忽視新能源的長期趨勢,而是以“穩健推進技術創新、產品聚焦”的節奏,確保每一步都走得扎實。

而在用戶運營層面,全域AI生態的構建打通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全鏈條,讓企業能夠更精準地捕捉用戶需求,反向推動產品迭代。例如,FlymeAuto智能座艙通過用戶行為數據的持續分析,不斷優化交互邏輯,提升用戶體驗。
顯然,吉利汽車的韌性歸根結底源于其強大的體系能力。這種能力體現在資源整合、技術協同、品牌運營等多個維度,形成了“多效合力”的效應。
總結,吉利汽車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不僅是一組亮眼的數據,更是一份關于“如何在復雜市場環境中實現高質量增長”的答卷。在價格戰與智能化競爭的雙重考驗下,其以產品矩陣的協同、技術儲備的轉化、規模化效應的釋放、戰略定力的堅守與體系能力的支撐,構筑了獨特的“韌性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