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寶馬客長測撰稿人老鍋呈現,亮相車型為寶馬i3(G28)。
2025款i3 eDrive35L
車主:老鍋 所在地:湖南株洲
本期我將分享一個典型的用車場景——夏天長途自駕,全程2000公里,i3仍然不負期待。
7月的南方,仿佛被扔進了一個巨大的熔爐,35℃以上的高溫是常態,正午時分,陽光直射下的路面,溫度甚至能突破50℃。就在這樣的“烤驗”中,我駕駛著寶馬i3從湖南株洲出發,開啟了一場途經順德、湛江、陽朔,再返回的高速自駕游。

這一路,我最關注的就是i3在極端高溫下的表現,能否像在春秋季那樣從容,在電池管理、充電效率、空調制冷等關鍵環節保持“冷靜”?經過全程近2000公里的高速跋涉,答案逐漸清晰。
一、電池管理:高溫下不負所望
對于電動車而言,高溫是電池的“隱形敵人”。過高的溫度不僅會加速電池衰減,還可能影響續航穩定性。但i3的電池管理系統,在這趟旅程中展現出了“溫控大師”的實力。
從株洲出發時,車內顯示室外溫度36℃,電池初始溫度為28℃。在以110-120km/h的速度行駛在京港澳高速上時,雖無法通過車機屏幕實時觀察電池工作溫度,但從寶馬i3的高壓冷卻與加熱系統工作原理可推斷其狀態。
該系統在冷卻時,電池將熱量傳至制冷劑,制冷劑蒸發后,電動制冷劑壓縮機將其壓縮至較高壓力水平,再通過冷凝器將熱量排放到環境空氣中,使制冷劑重新變為液態,隨后通過降低膨脹閥內的壓力水平,讓制冷劑重新吸收熱量,以此循環來冷卻電池。

在實際行駛中,即便連續行駛3小時后進入服務區休息,根據以往對寶馬i3電池管理系統的了解,以及類似車型在相似條件下的表現推測,電池溫度僅小幅升至42℃左右,遠低于觸發過熱保護的閾值。
這種精準的溫控能力,得益于寶馬的智能熱管理系統。它能根據外界溫度、行駛狀態和電池實時數據(雖車機未直接顯示電池溫度,但系統可通過傳感器獲取),自動調節冷卻系統的功率。比如在爬坡路段(如接近陽朔的山區高速),電機輸出功率增大,電池產熱增加,系統會自動提升冷卻強度;而在平路巡航時,又會降低冷卻能耗,兼顧續航。
全程下來,表顯續航的“達成率”讓我驚喜。官方CLTC續航526km,在全程開啟空調(24℃自動模式)、平均車100km/h的情況下,實際續航能穩定在430km左右,達成率超過80%。即便是在湛江38℃的極端高溫下,續航折扣也僅擴大到75%,遠優于我了解的的某些同級電動車。
二、充電:高溫下穩健補給
高溫環境下充電,最擔心的就是電池過熱導致充電速度驟降,甚至觸發保護機制。但寶馬i3在這趟旅程中的充電表現,用“穩健”二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在順德服務區的國網快充站,當時室外溫度36℃,電池剩余電量23%。插上充電槍后,雖然車機未顯示電池溫度,但能感受到系統自動識別,并啟動了某種保護機制,從后續充電功率變化推測,可能有類似“預冷卻”的程序——在充電初期,功率上升較為平緩,優先確保電池處于適宜狀態,而非急著快速補能。大約3分鐘后,充電功率開始快速攀升,最高達到97kW。從23%充至80%,僅用了38分鐘,與春、秋季的充電時間相差無幾。

在湛江某品牌超充站,遇到了更極端的情況:正午12點,地面溫度超過50℃,充電槍都有些燙手。這次i3的充電表現依舊穩定,充電功率始終控制在70-90kW,沒有出現頻繁跳槍,或功率大幅波動的情況。從18%充至90%,耗時52分鐘,考慮到環境溫度,這樣的表現已經足夠讓人滿意。
值得一提的是,雖車機未明確顯示“建議充電截止電量”,但從寶馬對電池保護的理念,以及行業慣例推斷,在高溫下,為避免電池長期滿電狀態下的高溫損耗,充電至85%左右可能是較為合理的選擇。尤其是高速行駛,建議把電量穩定在20%到85%的區間,可以的話,到服務區停車5分鐘左右再充電。整個行程保持行駛300公里的樣子,服務區充電40分鐘,可以很好的兼顧休息和補能的需要,事實上也沒有什么里程焦慮。
三、空調:高溫下的清涼結界
在南方的高溫高速上,空調的重要性不亞于動力系統。寶馬i3的空調系統,堪稱移動的“清涼結界”。
出發前,我習慣用寶馬App遠程開啟空調。在株洲35℃的清晨,提前10分鐘啟動空調(設為22℃自動模式),上車時車內溫度已降至24℃,座椅和方向盤不再燙手,徹底告別了“上車先蒸桑拿”的尷尬。
行駛中,空調的制冷效率更是讓人安心。在湛江至陽朔的路段,室外溫度38℃,陽光透過全景天窗直射車內,但只要把空調風量調至3檔,24℃的設定就能讓車內始終保持涼爽。更關鍵的是,空調對續航的影響控制得很好——同樣一段100km的高速,關閉空調時表顯掉電110km,開啟空調后掉電125km,額外能耗僅15%,個人非常滿意。

寶馬空調系統雖沒有所謂的特定“智能模式”能檢測陽光直射,自動加大主駕側出風量,或根據車速調節風量,但通過A鍵開啟的智能自動模式,能根據車內外空氣質量狀況,自動調節內循環和外循環。當車外空氣質量不佳時,會自動切換為內循環,確保車內空氣純凈;在空氣質量良好時,切換為外循環,保證空氣流通。并且,空調濾芯帶有活性炭層,在經過某些工業區時,能有效過濾異味,保持車內空氣清新。
四、性能:高溫下的動力不縮水
在陽朔返回株洲的爬坡路段,海拔上升近300米,同時,室外溫度37℃。深踩電門,i3的動力輸出依然干脆利落,電機瞬間爆發的310Nm扭矩,讓超車變得輕松,沒有絲毫遲滯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即便是連續爬坡20分鐘,動力輸出也沒有明顯衰減。

剎車系統同樣穩定。高溫下連續長下坡(如陽朔至桂林段),頻繁剎車沒有出現明顯熱衰減,制動腳感線性,制動力度隨踩隨有,給人足夠的信心。此外,隔音也值得一提。高溫下,很多車型會因為密封條受熱膨脹,出現風噪異常,但i3全程表現穩定。120km/h車速下,車內噪音主要來自胎噪。風噪控制得很好,空調風機在3檔以下時幾乎聽不到聲音,不影響正常交談或聽音樂。
五、結語:高溫下的靠譜伙伴
這趟近2000公里的高溫高速之旅,寶馬i3用實際表現證明:它不僅是城市里的精致座駕,在極端環境下也能保持“冷靜”與“全能”。

智能的電池管理系統是它的“定海神針”,保證了續航與電池安全;穩定的充電效率解決了長途出行的“里程焦慮”;高效的空調與細節設計打造了舒適的車內環境;不縮水的動力性能則延續了寶馬的駕駛基因。
對于南方地區的電動車用戶來說,夏季用車的“痛點”往往比冬季更突出。而寶馬i3在這趟旅程中展現出的“抗熱能力”,無疑給了我一顆定心丸——即便是在炎炎夏日,它也能帶你從容奔赴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