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帝的一場大規模智駕測試,在汽車行業投下一枚深水炸彈。36款車型高速場景測試、26款車型城市場景測試,覆蓋特斯拉、華為問界、小米SU7等主流品牌,模擬15類高危事故場景。

結果令人心驚:高速夜間遇施工卡車時,僅47%車輛能安全避讓;兒童突然橫穿馬路場景,有效剎停率僅58%。更殘酷的是,沒有一款車型在所有測試中拿到滿分。
劉杰——一場測試撕開了智能駕駛的“技術神話”
這場被稱為“迄今最全面的智能駕駛橫向評測”,如同一面照妖鏡,映出行業狂歡背后的真實短板。在極端場景下,不同技術路徑的差異并未帶來絕對優勢。特斯拉Model X在城市測試中以8/9的成績領先,Model 3高速測試通過率5/6,但純視覺方案同樣未能全數通關。

華為系車型在部分復雜路況表現亮眼,卻在“消失的前車”場景中集體失誤。小米在大轉盤場景中直接卡在護欄處,暴露出感知系統對復雜道路的“水土不服”。更值得警惕的是系統性缺陷:靜態障礙識別普遍失效,變道邏輯存在致命漏洞。超半數車型在危急時刻選擇“讓道不讓速”,無視基本安全準則。系統退出時僅預留2-3秒接管時間,遠低于人類正常反應速度,將用戶置于危險邊緣。
當技術神話褪色,行業正站在安全重塑的十字路口。監管利劍已然出鞘。工信部要求車企明確功能邊界,禁止“準L3”等夸大宣傳;深圳試點L3級事故車企主責政策,探索權責重構新路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4月發布的倡議書,更直指企業需杜絕虛假宣傳,防止駕駛員誤用濫用。

如今,消費者教育成為最后防線。專家反復強調L2≠自動駕駛,脫手脫眼=主動冒險。手握方向盤時,需全程保持專注,復雜路段主動接管,惡劣天氣禁用系統——這些看似保守的建議,恰是守護生命的鐵律。
鄧瑞鵬——這波測試,我站懂車帝
這波“潑天流量”或許懂車帝早有預料,對于大家的質疑,人家同樣有所準備,一一作出回應,但還是那句話: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實話說,如果測試結果真有貓膩,那各大車企的法務部為何遲遲不發聲?僅僅丟出一個不痛不癢的“不予置評”?

不少人逮住央視的“連夜脫逃”不放,認為這是測試結果有失公允所致。若真如此,各位是否認為懂車帝身后的能量還要大過“央媒”?連央媒面對它的“暗箱操作”都僅能避而遠之,而不是站出來叫停這波某些人所認為的“鬧劇”?
我們換個方向來思考,此次測試最大贏家為特斯拉,那搞小動作的只會是它。這也就意味著,在特斯拉的“裹挾下”,懂車帝不惜與各大中國汽車主機廠為敵!大家覺得可能嗎?先不說特斯拉愿不愿意給錢,就算是給,懂車帝真敢收嗎?

按照部分網友的思維,懂車帝不僅收了,還帶著央視一起下場,對如今銷量、口碑均不俗的眾多中國汽車進行一波猛錘!說實話,大家真挺敢想的....
最后,筆者想說,懂車帝花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弄這么一場關注度夠高的測試,最主要還是想用真實結果告訴大家,如今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僅僅只是“輔助”,大家寶貴的生命不要完全交給智駕系統。從出發點來看,懂車帝絕對沒有任何問題。至于大家對測試結果是否認可?可以討論,但請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