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汽車市場,能和華為合作,對于車企來講就是一場穩賺不賠的買賣。畢竟你看人家賽力斯,就是通過華為的深度賦能,完成了一場教科書般的逆襲。
細數下來,如今已經有賽力斯、奇瑞、北汽、江淮以及上汽與華為深度綁定,搭載了“華為智駕”、“鴻蒙座艙”這些重金堆出來的高科技。不過,從“五界”的合作效果來看,并不是所有界都是爆款,其中北汽與華為聯手打造的高端品牌——享界,在市場中的反響就很平平。

特別是在享界S9上市后,市場中就涌現了“換標”呼吁,不少人認為這個車標太難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享界S9的銷量。或許也是聽到了這種呼聲,在前幾天的用戶之夜上,享界做了一件大事——換車標,這也在行業內引發了熱議。
的確,以前享界的車標確實差點意思,只是在車頭中間印著一排“STELATO”的英文字母。而新發布的車標就要有質感多了,具體來看,這個星型車標設計靈感來源璀璨星河,并延續品牌一貫的寰宇美學設計,通過星形線函數理性軌跡,再加上感性思維演繹出了中央雙層星標的獨特設計,展現出人類對星辰大海的美好想象。

要知道,一個品牌的車標,就是車輛“身份”的象征,此次換標明顯也是更符合有錢人對于高端品牌車標的認同感,這種有故事、有內涵的品牌形象,不僅增加了消費者在心理上的滿足感,也表達了該品牌的發展方向和設計理念。不過,對于換標這事,更多人關心的是,換個標就能讓享界S9實現銷量翻番嗎?

事實上,很多人心理也明白這是不可能的。雖然車標就好似汽車品牌的“符號”,背后的寓意也很豐富,但換標其實解決的是一個“身份認同”的問題。更直白點來說,如果想要銷量起飛,還得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回歸到享界S9身上,這臺車剛上市的時候就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味道。當初打出的口號是用奔馳S級的品質,在價格上對標56E。只不過,由于高端純電市場定位偏差、品牌認知度不足及產品策略失誤,享界S9在市場上一度預冷,今年2月份只賣出了622輛。為了拯救銷量,享界推出了S9增程版,并且相較純電版降價超8萬,這才使得它在近幾個月來開始回暖,6月銷量也升至4215臺。

但銷量是回暖了,可若是放在同級別車型中對比的話,還是不夠看。比如說奔馳E級,人家在6月的銷量超過了1.2萬輛,寶馬5系則超過了1.3萬輛,奧迪A6L更是賣出了1.5萬輛,可以見得它與“56E”之間懸殊并不小。
為何會這樣?一個是實用性沒想象中好,特別是后排乘坐體驗欠佳,坐3個人的時候明顯擁擠,難以滿足家庭用戶的需求。二是駕駛感受和BBA也沒法比,畢竟人家擁有世界一流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操控等核心技術,而享界S9在這方面就差點意思。三是在品質上也被不少人吐槽,除了底盤調教的問題外,前排座椅放倒時的異響,開空調后車內異響問題也是存在的。

更重要的是,它的品牌認知度和BBA完全不能比,畢竟提起后面三大品牌,那可是圈子內的“身份證”和“硬通貨”,雖然享界S9在堆料上很用心,但開這個價位的車多少帶點社交屬性,而享界幾乎就沒有歷史沉淀,有多少人會認同它的豪車身份呢?
寫在最后
很顯然,光靠換個車標,享界S9就想實現銷量爆發增長的話,是不太可能的,這需要它繼續在技術、品質與體驗上發力。比如說,在換標的同時,推出更豐富的配置,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最好在后排座椅上做出改變,不然換車標也只能帶來短暫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