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無人駕駛企業而言,礦山場景的出海是重要機遇,海外市場空間可達國內的10倍甚至幾十倍。這一判斷源于全球礦山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的迫切需求:一方面,海外礦山多為露天大型礦場,地形規整、路線固定,適合無人駕駛技術落地;另一方面,海外人力成本高、安全監管嚴格,無人駕駛方案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作業安全性,市場接受度更高。”近日,在零觀特別節目——《專用車無人駕駛趨勢解讀》上,踏歌智行副總裁兼董事長助理趙斌分享道。據粗略統計,此次節目播放超12萬人次觀看。
從2017年踏歌智行的“孤獨探索”到如今的“群雄并起”,礦山無人駕駛正迎來從技術到商業的全面爆發,而作為一家露天礦區的無人駕駛企業,踏歌智行正站在這場變革的潮頭,與行業伙伴一起,向著國際市場迸發。
趙斌表示:“我們希望與各方攜手,將中國無人駕駛技術推廣至海外,讓海外客戶看到中國在無人駕駛商業化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不僅在新能源領域,在無人駕駛領域也能引領國際市場發展,實現批量化落地,這是我們現階段期望之一。”
技術突破:從“科研展示”到“生產工具”的質變
“踏歌智行的技術團隊依托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始團隊在海外時就希望通過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做些事情。”趙斌介紹公司創始團隊創業初心時表示,2017年前后團隊在對比開放道路與封閉場景時發現,“開放道路離商業化和法規支持太遙遠,而海外一個兩三百噸礦卡無人駕駛的項目讓我們震撼——傳統技術就能讓大礦卡在礦山跑起來,這說明封閉場景存在機會”。
回國調研后,踏歌智行創始團隊發現國內露天礦無人駕駛的應用幾乎為零:“當時跟客戶談無人駕駛,大家覺得是科幻課題,根本不可能。但我們看了國內各個場景,礦山封閉性好,又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市場空間足夠大。我們是做技術的,覺得礦山這個場景更適合無人駕駛落地應用,于是就義無反顧地扎進來了。”
據了解,踏歌智行從2016年成立后,在多個專用車場景試探,最終聚焦露天礦無人駕駛。“我們做了國內第一臺無人駕駛礦卡、第一臺無人駕駛寬體車,拿下第一個露天礦無人駕駛的商業化訂單,與國家能源集團聯合打造了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L4級無人駕駛礦山——國能北電勝利能源一號露天礦。”趙斌表示,前幾年行業還未如此繁榮。“直到2020年后,市場認知才起來,現在細分賽道至少有兩三家競爭對手,但露天礦領域無人駕駛車輛的市場滲透率只有1%,無人駕駛礦用車總量剛剛超過2000臺,行業剛邁過0到1的門檻。”
“前幾年我們解決了車能跑、小編組運行的問題,但大編組常態化運行才是關鍵。”趙斌指出,2022年(11.720, -0.04, -0.34%)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礦項目是行業轉折點。“我們的70余臺無人駕駛寬體車常態化跑起來,數據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大家發現這東西真能商業化運營了。”他強調,這個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煤礦項目,讓客戶從“覺得新鮮”轉變為“視為生產工具”。“當我們的周均效率達到人工作業效率的110%以后,客戶大規模的消費愿意明顯提升了。”
談到“L4”技術在礦山的落地,趙斌表示:“輔助駕駛雖有價值,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司機工作強度,但對封閉場景作業的經濟效益提升有限。從我們進入礦山行業起,就深知礦山需要的是完全替代司機的L4級無人駕駛,必須實現司機和安全員下車,否則對礦山作業而言意義不大。”事實上,礦山工況的極端性遠超城市場景。“新疆地區夏季地表溫度近70℃,內蒙古地區冬季超零下40℃,非鋪裝路面飛沙走石,沙塵暴一來能見度不足5米……”為解決這些問題,踏歌智行構建了三模型協同體系。“規控大模型、調度大模型、車輛控制與性能檢測大模型疊加后,無人駕駛的工作效率從人工效率的80%—90%,提升到目前的周均110%,這是技術不斷積累和產品逐步迭代的成果。”趙斌表示。
商業化痛點:工程化與商業模式的雙重探索
但值得關注的是,礦山無人駕駛領域仍然在進行商業化方面的探索。
“行業剛邁過從0到1的發展階段,各方面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尚未完全形成成熟、可復制的商業模式。目前,全行業都在探索更好的商業模式。”趙斌表示。
“行業發展到現階段,痛點在工程化實施。”趙斌坦言,“我們所說的好場景,是指礦山管理規范、網絡條件良好、作業面適宜,且客戶全力支持部署無人駕駛的項目。在這些條件優良的場景中,標桿項目效率能達到很高水平。然而,行業現狀卻是礦山類型多樣,業主需求各異,合作伙伴想法不同,導致各方利益訴求分散。即便在某個場景、某種商業模式上取得成功,也難以實現批量化復制。”
他舉例,礦方、運輸公司、整車廠的利益訴求不同:“傳統運輸公司怕被取代,礦方顧慮投入回報,我們得想辦法讓各方都能分享技術紅利。”
所以踏歌智行從2021年開始探索商業模式創新。“我們和股東嘗試推動礦方自營,還有運營主體與持重主體分離的模式。”趙斌談到生態整合時表示,礦業是萬億級市場,一臺寬體礦車成本可能在200萬—300萬元,大礦卡更貴,高達2000萬元一臺,投入規模巨大,所以科技公司不能單打獨斗,需各方一起投入。“早期,行業由科技公司推動發展,但如今行業發展到新階段,以踏歌智行為代表的科技公司,無論資金實力還是體量,都難以僅憑自身力量支撐行業迅速上量。面對龐大的市場空間,需要業主方、傳統運輸公司、整車制造企業,甚至能源供應商等各方力量參與。只有整合各方優勢,行業才能從1發展到100。”他表示。
問及可復制化的商業節點,趙斌透露,今年下半年將是商業模式驗證的關鍵期:“我們有幾個新項目在嘗試新的商業模式,核心是把技術嵌入產業鏈,當好解決方案提供者。
他強調,礦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產出規模大,利潤和現金流都十分可觀。當行業發展到大規模投入階段,確實需要行業相關各方共同參與。我們科技公司的任務,就是做好技術和服務,把無人駕駛相關部分做到極致,然后融入到高速發展的商業模式中。
談到盈利預期,趙斌透露:“今年公司核心業務毛利有望轉正,未來兩三年實現盈利很有信心。研發投入前幾年是高峰期,現在控制在合理范圍,規模上去后盈利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