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9 日,華為于成都發布了全球首款鴻蒙折疊屏電腦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師,可以說是一戰封神。當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師展開 18 英寸巨幕的瞬間,全球科技圈為之震動。放眼整個消費行業,這已經是目前全球科技行業技術最復雜,價值最高的屏幕之一。
而這塊驚艷世界的超大商業折疊屏背后的生產商,正是 TCL 華星。這一合作不僅是華為在電腦領域創新的重要體現,更是 TCL 在商業升級道路上的關鍵成果展示。TCL 華星,再次以硬核技術能力印證其商業升級的成功。從瀕臨破產的傳統彩電企業,到掌握全球頂尖顯示技術的行業巨頭,TCL 的二十年逆襲之路,藏著哪些當代創業者最需要的生存法則呢?
至暗時刻:全球化并購的陣痛與覺醒
早期,TCL 以彩電業務為突破口,實現了業務的多元化拓展,在家電和通信領域均有所建樹,并于 2004 年成功登陸 A 股,開啟了全球化經營之路。
然而,也正式這一年,TCL 站在命運十字路口。2004年,當李東生宣布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時,資本市場一片看好。但誰也沒料到,液晶顯示技術的爆發式增長,讓傳統 CRT 生產線瞬間淪為 “電子垃圾”。這場被譽為 “蛇吞象” 的跨國并購,最終讓 TCL 在 2006 年吞下 8.2 億港元的巨額虧損。
面對行業巨變,TCL 決定向產業鏈上游進軍,將 LCD 作為未來轉型方向。在 2005 年,TCL 抓住深圳市政府推出 “聚龍計劃” 的機遇,雖然過程中遭遇諸多波折,如聚龍計劃的瓦解,但李東生憑借堅定信念,成功說服深圳市政府支持 TCL 自主研發和生產顯示面板的計劃,并在深圳光明區投資啟動華星光電 8.5 代線建設項目。
TCL 華星在建設過程中采取了穩健策略,通過模組廠運作培養技術和業務隊伍,組建了一支由多地區人才構成的核心技術團隊,并同步推進廠房設計、技術開發等多項工作。僅用 17 個月時間,就完成了主體廠房建設并實現當年投產盈利,創造了 “華星奇跡”。
此后,TCL 繼續擴大投資,陸續建設 8 條產線,成為國內面板行業雙寡頭之一,成功構建了第二增長曲線。這種破釜沉舟的轉型魄力,為后續的技術突圍埋下伏筆。
技術突圍: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質變
要成為華為的供應商,要接受一套堪稱是軍規級的審核機制,但是一旦入選就像拿了進入到高端俱樂部的通行證,不僅意味著訂單量大,更重要的是,有了這份背書,將會成為未來撬動更多高端客戶的金鑰匙。
在顯示技術的 “軍備競賽” 中,TCL 走出獨特的創新路徑。2018 年,全球首款 Mini LED 智屏問世,將背光分區技術推向新高度;2021 年,量子點智屏與 Mini LED 智屏銷量同比激增 53.8% 和 50.5%,推動 TCL 全球市占率躍居前三。這些數字背后,是每年超百億的研發投入,以及對底層技術的執著追求。
當華為決定打造全球首款 18 英寸折疊屏電腦時,TCL 僅用 8 個月就完成從概念設計到量產交付,展現出強大的技術轉化能力。面對柔性折疊屏的技術壁壘,TCL 華星研發團隊攻克了 UTG 超薄玻璃、鉸鏈結構等 127 項關鍵技術。
此刻,這塊18寸折疊屏早已超越其物理屬性,蛻變為承載美學與創意的藝術載體。當科技與靈感交織,屏幕不再只是冰冷的顯示工具,而是綻放出令人驚艷的藝術光芒。屏幕的邊界在此消融,從單一的信息媒介幻化成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形態,詮釋獨特的視覺美學。在此刻,這塊屏幕掙脫了功能的桎梏,以藝術之名重新定義自身,在光影流轉間訴說無限可能。當指尖劃過,觸碰的不僅是玻璃與像素,更是一場科技與藝術交融的沉浸式盛宴,見證其從實用工具到藝術臻品的華麗升華。
當 HUAWEI MateBook Fold 非凡大師的折疊屏在全球掀起浪潮,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款產品的成功,更是中國制造企業從 “組裝車間” 到 “創新引擎” 的蛻變。對于創業者而言,TCL 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永恒真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世界,唯有以戰略遠見為舵,以技術創新為槳,方能穿越周期,抵達商業新大陸。